游戏迷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老钱庄 上海银行博物馆有三件珍品老钱庄股票论坛

发布时间:2024-07-11浏览:5

在旧中国,发行过面值60亿元的钞票。

我只能买到70多粒米。

曾经云集上海的外资银行数量,

远远超出了当时的东京。

▲银行博物馆外景

▲银行博物馆内景

复兴中路301号,毗邻新天地地铁站,是一栋栋沉稳低调的老建筑。上海百年风雨飘摇的金融史浓缩在这里——上海银行博物馆。明年上海将基本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回顾历史,上海曾经是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已进入全球前五。

▲十六铺商业繁荣带动银行发展

中国第一

老楼是解放前上海律师协会所在地,银行博物馆入驻前,是工商银行复兴中路支行,每年吸收存款百余亿元,盈利两亿元。2016年,工商银行下定决心,将大楼整体腾空,这里成为银行博物馆三万余件珍品的新家,常年展出珍品五千余件。

《明同兴宝钞》比A4纸还大

上海银行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又名金融博物馆,原址位于浦东工行大楼内,名声显赫,是全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国内外想了解上海金融历史的游客和同行都会自费前来参观,一小时逛完百年老路。每周二、四、六对公众开放,每年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次,在上海的行业博物馆中属于相当可观的数字。在银行博物馆门口,恰好遇见一群几十人的学生,一问才知道,是香港人。

银行的水印记录了交易以及白银和货币之间的汇率

上海建设银行博物馆的想法于1998年得以实施,现任馆长黄以海讲述博物馆的由来并感叹:“幸亏这么多独一无二的老物件被及时收藏抢救,才没有像废铁一样流失。如果银行博物馆建得晚,历史就很难留住了。”

已卸任工商银行董事长的姜建清,1998年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姜建清在海外考察期间,看到大量银行博物馆、展览馆,感触颇深,深感肩负起历史的责任。1998年6月,工商银行决定建设银行博物馆,在行业内率先保护和抢救金融文物,传承金融文化,激励敬业拼搏的精神。

银行工作许可证

万众一心,一场全行职工参与的“历史保卫战”就此展开。工行基层职工会细心地向银行博物馆询问是否需要仓库里的印章、证件等老物件,以及因装修即将废弃的柜子、铁门等,竟然收到了一大批宝贝。不少白发苍苍的退休干部更是热情献策,把自己收藏多年的银行物品捐了出来。“哪怕有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丢失了,只要有1%的可能,我们也会尽100%的努力去寻找。”

保存历史记录

虹口区公平路储蓄银行面临搬迁,从带围栏的柜台到桌椅凭证,甚至地板,全部被撬开打包,准备恢复到银行博物馆。不用做旧,还原80年代的原貌。南京西路支行正在装修,存放凭证的大型保管柜等着处理,我立即问要不要。“要,当然要。”装上灯管后,就成了展柜,别有一番风味。

▲公平路储蓄银行实景

被拆除的两扇铁门,连同老金库门,成为馆内引人注目的展品。馆长黄义海说,按照银行的规定,金库门需要两人一起进入,而且只有第一扇门关闭后,才能打开第二扇门。

金库门和铁门

银行博物馆通过展品来“说话”,展品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首先,工行员工“翻箱倒柜”。90年代,工行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工具等着更换,仓库里堆满了积满灰尘的闲置物品。银行博物馆的成立,正赶上了一个黄金时机。

一天,工商银行黄浦支行综合部打来电话:外滩23号办公场地正在搬迁清场。筹备组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却见搬运工在一旁等候。工作人员从原支行留下的一堆杂物中翻出一个布袋,发现一件宝贝!里面竟装着87枚精雕细刻的牛角印——民国时期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以及钱庄、当铺、保险公司等营业印。

其次,藏品来自民间,银行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访私人收藏者,用“放在博物馆让大家欣赏,不如放在家里”这样的道理打动私人收藏者,收获了一大批珍稀藏品。

银行博物馆内展出的印章颇多,一张钞票上往往有十几个印章,有抬头印、存款印、落地印、防伪印、行间印等,分别在相应的位置上盖章。展出的郑家集杨德兴支行防伪印上刻有500余字的《朱子家训》,堪称金融印章中的极品。

朱熹家训全文印

三是热心市民的捐赠。解放前,有身份的人进银行都要做担保人。展品中有一份保存完好的银行职员担保书,推荐人是曾进东莱银行当职员的郑希辰,这是他子女在2016年夏天捐赠给银行博物馆的。还有一块老钱庄的招牌,是上海摄影师尔东强捐赠的。

银行工作人员担保

时光回忆

在银行博物馆里,时间轴记录了中国金融的发展历史,其中绝大部分都与上海密不可分。

1847

英资上海银行在上海设立代办处,成为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

1858

英国商业银行(渣打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1865

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汇丰银行大楼模型及壁画

1896

由俄罗斯、法国和中国三国合资经营的俄罗斯亚细亚银行上海分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

1897

第一家发行纸币的中国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开业。

1902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905

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开业。

老钱庄最新资料_老钱庄_老钱庄股票论坛

1908

政商合资的交通银行成立。

1912

经南京临时政府批准,中国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开业。

1915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

1918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成立。金城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923

由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等出资,组织“四行储蓄会”。

1928

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银行——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

1932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

1933

上海清算所成立。

1948

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代替法定货币和海关金券。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1949 年 5 月

上海解放。6月,人民政府关闭上海证券大楼,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开办贴息储蓄帐户。

改革开放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等要素市场相继成立……

▲您找到上证认购证了吗?

▲ 证券交易所的红背心

馆内的展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历史,解放前夕发行的一张钞票面值高达60亿元,是世界金融史上的最高纪录,钞票面值1万元的金元,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的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多粒大米。

▲60亿元买70粒大米,恶性通货膨胀真可怕

金融业历来被视为重要行业,1950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的任命书上亲笔签名。

▲聘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奖储蓄风靡一时。1985年的一张宣传海报显示,一等奖是一台凯歌香槟和孔雀牌电视机。另一张海报则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画面:1000元定期存款,一年利息可买一块手表,三年利息可买一台缝纫机,五年利息可买一台电视机……

▲ 储蓄海报直观醒目

银行博物馆里有很多珍宝。

礼节储蓄

工商银行成立时招牌上的改造痕迹;自行车作为公车

镇上的珍宝

让黄馆长给大家讲一讲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

第一件展品是记账机。博物馆的第一代镇馆之宝,外形有点像打字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银行引进了美国“国民”牌和“派洛克斯”牌机械记账机,总共只有四十台左右,价格昂贵。由于后来无法从美国进口零件,只能“掏一口袋钱买另一口袋”的方式修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这种机器逐渐淡出了一线业务,有的被送进仓库,有的被当成废品处理。

▲ 高端记账机

在走访了曾经使用、修理过早期银行设备的前辈和专业技师后,筹备组工作人员获得了一些线索。一天,他们打开了工商银行虹口支行地下防空仓库的大门,一台“国民”牌机械记账机终于出现在眼前。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品,机器的生产厂家已改名为美国NCR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闻讯后,派专人前去查看。该公司仅存的档案照片,与在上海发现的这台机器一模一样。

第二件是三卷大型中国钞票样张。这套独一无二的物品,完整呈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独特的钞票印制历史。它包括1905年至1949年间54家中国银行委托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钞票样张1113张,包括正面样张529张、背面样张584张,全部印制在极薄的特种纸上,保存完好。同时,还保存了每张委托银行、面额种类、印制数量,甚至每张钞票的印制年份的详细记录,为钞票发行的研究和考证提供了最权威的资料。它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旧钞的兴起、发展、衰落的历史。

现存唯一三册中国纸币样册

第三件是一套钞票版,共计800余块,是新馆的镇馆之宝。美国钞票公司印制中国钞票所用的钢雕版,被一位收藏家购得。后来这位收藏家觉得自己年纪太大了,又得知中国上海有一家银行博物馆,便写信表示愿意出售。银行博物馆收到了钞票样品,却一直没收到钢雕版,听到这个消息他当然激动不已。于是,他便联合上海、北京印钞厂的老专家,来香港考察对方代理带来的几块钢雕版。专家们一见,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据老专家介绍,这样一张钞票,一个技艺娴熟的雕刻师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出现一点差错。美国钞票公司使用的雕版凹版技术至今仍用于印制钞票。这项技术集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技法于一体,难度很大,而且自带防伪功能。钞票上雕刻着中国风情,栩栩如生。2010年,工行终于花重金购得这批钞票,并送银行博物馆收藏。这批钞票与钞票样板终于团聚了。

▲ 让老专家感动落泪的钢雕

开埠以来,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在上海的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写下了传奇篇章,未来更多的辉煌,等待银行博物馆去记录。

黄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 谭颖

图片|谭颖上海银行博物馆中国工商银行

编辑 | 梁群诗雨

星☆小新?

热点资讯